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日益风行,“0糖”“0卡”“0脂肪”已经成为很多饮料的卖点。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准确了解这些信息呢?
日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启动“首批营养健康指导试点项目”,指导居民如何选择健康食品。而在这些试点项目中,就包括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这是我国首次推出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综合反映饮料中的糖、脂肪等含量。
我国推出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制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目前正在试行中。据介绍,该分级标识通过ABCD四个等级,综合反映饮料中含有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情况,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帮助消费者避开高糖饮品。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科主任臧嘉捷:此次分级考虑的4项成分都是需要适量或限量摄入的,因此我们在评定等级的判定上,需要取最低等级作为最终的总体级别。例如某饮料非乳源性糖含量为5.6g/100 ml,非乳源性糖等级为C级,饱和脂肪含量为1.2 g/100 ml,等级为B级,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g/100ml等级为A级,不添加非糖甜味剂,等级为A级,最终该饮料的总体评级为C级。
分级前“现制奶茶”营养分析结果令人担忧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饮料分级试点之前,上海疾控部门曾对市场上部分“现场制作的奶茶”进行营养分析,结果令人担忧。
上海市疾控中心曾对全市13个品牌销量前三名的现制奶茶,共计122款产品进行营养分析,结果发现,93.3%标称“不额外加糖”的奶茶,实际总糖大于0.5g,47.4%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实测总糖大于5g。这也就是说,按照上海最新试点的饮料分级,仅含糖量一项,93%以上标称“额外不加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B级以上;将近一半“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C级以上。与此同时还发现,一杯奶盖茶的饱和脂肪含量,是人体一天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科主任臧嘉捷: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市成年居民饮用含糖饮料率为67%,每周至少喝一次的人,超过其中的一半。上海市中小学生含糖饮料饮用率为90%,含糖饮料饮用频率大于每周一次的占比74.6%,大于每天一次的占比20.9%。基于这种现状,促使我们建立这样的营养分级来进行试点,希望提升市民对食物营养的认知,指导合理选择饮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苗青表示,内分泌门诊当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年轻人以饮料代替水,现在的高糖高脂的饮食会引起我们血糖的升高,但是我们的一个运动的大量的减少,以及现在的压力和精神因素,也综合影响了糖尿病的发生。
消费者对饮料营养分级感到新鲜和期待
据介绍,首批参与饮料“营养选择”标识试点的奶茶饮料品牌企业有4家。记者在实体门店看到,这些品牌已经陆续饮料包装、点单程序、菜单等地方,标注A、B、C、D“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这些字体更大、更醒目的字母,就是饮料对应的营养等级。
试点的第一个周末,记者在上海随机走访,一些市民表示,对新试行的饮料营养分级感到新鲜和期待。
有上海市民称,有饮料分级的话,就是可能会参考一些吧。
还有上海市民表示,平时还是挺关注,饮食上的这种分类标准,这种更健康的分类标准肯定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在上海读书的奶茶爱好者博文(化名)告诉记者,分级标识试行后,打开某奶茶品牌的小程序点单页面,可以用它自带的健康计算器对GI值、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进行计算。而点进饮品详情,在图片的右上角就可以看到该饮品的营养选择等级,更加直观和简洁。“大部分都是B和C,只有纯茶是A。
这让博文会有意识地调整奶茶的参数,来达到更健康的等级。“能维持在B就不点C,这样会更健康一点。”此外,博文发现,同一杯奶茶在规格相同的情况下,选不一样甜度,营养等级就不一样。不仅如此,同样规格、相同甜度的同一奶茶,在温度选热的时候被评定为C级,标准冰的时候则是B级。
“我之前就有控糖意识,一般甜度都会点微糖。除非有些奶茶品类点微糖不好喝,比如茶味浓奶味淡的,或者一些比较酸的桑葚类果茶,那我就会点全糖”,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白领女士表示。尽管她经常点微糖,但她发现,不同品牌的奶茶在同一甜度下口感差异也很大,有的三分糖比别家的七分糖都甜,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常常让她感到困惑。该白领告诉记者,有的奶茶在宣传时会用大字标出“轻负担”“很健康”等标语,但在旁边有一行很容易被忽略的小字写着“推荐冰、不另外加糖、去掉小料”。“有了营养等级之后就可以直观地了解饮品当中的成分,避开一些营销陷阱。”
上海市某茶饮企业媒体公关副总监陈诗表示在3月27日门店上标之后,这个AB等级产品销量占比是有明显提升,以我们的新品为例,选择B等级的销量相较于上标前提升了大约23%。
分级依据是什么?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
“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这些饮料配料表的常客,对很多消费者来说,看得到,喝得到,却熟悉又陌生。这些成分摄入过量,可能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哪些影响?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非乳源性糖是指的除了乳制品当中的乳糖之外其他添加糖。专家告诉记者,成年人每日摄入糖的总量,不超过25克为宜。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王仲霞:在2022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当中规定,一个成年人每日摄入添加糖的总量必须在50克以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对于反式脂肪,我国的要求是每个成年人每日摄入在2克以下。对于饱和脂肪中国膳食指南规定的是,每个成年人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总量为膳食总能量的10%以下。也就是说一个成年人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应该在20~28克之间。在2023年世卫组织就指出,非糖甜味剂从长远来看对控制体重没有帮助,而且可能会引发一些潜在的危险,比如说诱发我们成人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的风险增高。
记者注意到,糖和脂肪相关指标是饮料分级的重要评判依据。专家介绍,饱和脂肪也叫饱和脂肪酸,是油脂的基本成分,一般来说,猪油、牛油中的饱和脂肪含量较高,还有一些植物性食品,如饮料中常用的椰肉及其制品的饱和脂肪含量也较高。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金银哲:制作和生产代可可脂植脂末等带有油脂的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反式脂肪酸,这类带有油脂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食品的香、酥、脆的特性,可以应用在食品和饮料的生产当中,但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有可能会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影响儿童发育。
营养学专家:营养分级对于老百姓来说通俗易懂,饮料“分级”标准仍有完善空间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朱加进告诉记者,“No
Bad
Food(没有坏的食物),所谓的‘不健康’,其实更多的可能是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健康。”
他表示,对专业人士而言,营养分级的意义不是太大,因为在此之前,大多饮料瓶身也标有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但这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才能看懂。“所以对普通老板姓来说,营养分级还是挺有用的,一眼就能看懂,可以直观地进行选择。”
朱加进认为,整体来说,营养分级对公众来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或许可以尝试进一步拓展到其他食品饮料领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其实从营养角度来说,ABCD的分级未必完全科学。”比如,对于一个很瘦的人来说,摄入一些非乳源性糖,未必对身体有害;又或者,对于乳糖不耐的人,即使选择了非乳源性糖含量较少的A类饮品,但乳糖含量可能仍较多。
朱加进称,目前上海试行的分级标准只涵盖了四种物质,没有关注蛋白质、钙、维生素等物质。他向记者介绍,按照该标准,牛奶里面含有反式脂肪,可能被分到C级或D级,但是牛奶中含有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并未纳入考量,“所以说,这四个指标对奶茶饮料类针对性相对较强,但没办法涵盖所有的营养指标,还存在完善的空间”。
业内人士呼吁饮品企业参与推广
我国饮料市场目前已经超过万亿元规模,记者在进一步的深入调查采访中发现,“少糖”“低脂”成为奶茶、果茶等新茶饮的消费爆炸增长点。
记者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采访中看到,目前市场上无论是现制的奶茶,还是瓶装饮料,“无糖”“低糖”“0卡”经常成为卖点。
与此同时,记者在调查中了解,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少油”“少盐”“少糖”等关键词在外卖平台的日均搜索频次,较2021年同比大幅增长,尤其是,“少糖”相关搜索词同比增长901%;在一些社交平台,搜索“控糖”关键词的文章,超过101万篇。
中国(长三角)饮品行业联席会议秘书长陈杰:我觉得是有示范作用的,目前我们国家都在搞健康中国的工作,上海在这个方面率先做些示范,我觉得还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据了解,我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2022年约1.25万亿元人民币,2021年以及2022年的饮料总产量接近1.9亿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的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49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中国(长三角)饮品行业联席会议秘书长陈杰:在现制现售饮料包括包装的饮料方面进行推广,我们特别希望,知名的大的品牌的饮品和现制饮品企业
能够一起参与,我觉得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全国推广才有可行性。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表示,饮料分级试点为期一年,试点期间将充分收集各建议,努力完善分级标准、设置规范和监管机制等,总结经验为上海市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广决策提供依据。
国外已有饮料营养等级“红绿灯”,被列入C或D等级的必须注明
实际上,饮料与糖的斗争在各国都并不少见。此前,新加坡已经根据饮料中糖分和饱和脂肪含量的不同,推行分级制度。据媒体报道,2022年12月30日起,新加坡所有本地销售的包装饮料和通过自动饮料机出售的饮料被要求标上营养等级标签。
2023年12月30日,新加坡将贴营养标签的要求从包装好的饮料扩大到现调饮料。根据新加坡卫生部的要求,30日起,餐饮店、伙食承包商、网络商店、酒店、工作场所、学校、医疗机构、托儿所等售卖的现调饮料必须按所含的糖及饱和脂肪含量分成A、B、C、D等级。
根据规定,每100毫升所含糖分在5克至10克之间、饱和脂肪在1.2克至2.8克之间的饮料属于C级,糖分超过10克、饱和脂肪含量2.8克以上则是D级。
相比新加坡的标准,上海纳入了反式脂肪的维度。在评级上,两地都选取几大元素中的最低等级作为最终分级。
新加坡规定,商家必须在菜单上注明哪些饮料被列入C或D等级,并在菜单上注明珍珠、果冻、冰激凌、发泡鲜奶油等饮料配料的含糖量。此外,商家不得为被列入D营养等级的现调饮料打广告。
据悉,没有按条例注明饮料营养等级的经营者,可被罚款达1000新元,约合5300元人民币。重犯者的罚款额加倍。
有网友表示,新加坡强制标签实行后,她在新加坡最大的连锁超市看到,某号称自己是无糖100%纯天然的果汁也被标为D类,还有一款纯牛奶则是C类。
(文章来源:大洋网、央视新闻、齐鲁壹点、北京商报、长江云新闻、上海疾控、潮新闻客户端)